调研组来了。
这个调研组来的人大家都还认得, 就是之前最早来小区取土去做检测的那批人。
这些人来了之后也没干别的,依然是先挨个参观了院里几户种菜最好的人家,然后把他们种菜用的土取样拿去检测。
这种事现在都属于基操了, 隔三差五来一遍, 大家也都没什么感觉,让他们随便。
可他们这次并没有很随便。
他们竟然就在小区里住了下来。
而且他们小组成员似乎还做了分配,哪个人负责哪几家都是固定的。
之后的日子里, 每天这个人就会在他负责的居民家里转,看他们怎么种植, 还事无巨细的问一些问题。
问他们一些诸如这盆菜是几号种的,几号开始发芽的?
什么时候收获的第一批菜, 大概收了几斤?
问得详细极了。
不仅问询,他们还会盯着居民干活。
按理说他们一个个都是专家,懂得应该更多, 可是对于怎么种菜他们并没有给居民们什么建议,就是在一边静静的看, 认真记录。
问的话就笑眯眯一句:“你们按平时操作就可以,我们只是来了解一下情况。”
态度很好,却看得人心里说不来的感觉。
沈家自然也是有人负责的。
而且因为院里人最早的土壤都是从他们家挖的, 负责记录他们家情况的人还是这个考察组的负责人。
这人年龄在组里算是大的,五十多岁了。
许是年龄大的人觉少, 他每天来沈家的时间可规律了。
早上太阳刚初他必然就会过来敲门,每次来都正是沈建义起床正准备给种的菜苗浇水的时候。
这人很有礼貌, 每次来也并不进屋,更不窥视沈家的生活。
人家就在后院待着, 看沈家人操持。
等他们把菜苗收拾好开始干别的活儿了, 那人就告辞, 然后晚上再到要浇水,要收拾的时候他就又来了。
他开始的时候也和组里其他人一样,会和沈建义聊天。
问他这些菜什么时候种的啊?种的时候是怎么操作的,土里上基肥了没等等问题。
可后来他也发现了,估计沈老头年纪大了,虽然种菜的时候也会有意按照那些教程采取科学种植,可很多时候还是靠估摸。
他可做不到什么都记得住。
从他这儿能够问出来的,还不如组里其他成员从院里几个小年轻那里问出来的多。
说起来这院里是真有那种特别心细的人,还有人特意做了种植记录,将整个种菜周期写得明明白白。
那才是给他们提供了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。
于是后来这人也不问了,就乐呵呵的跟在沈建义的后面,看他操作。
开始的时候沈家还有点防备,他在的时候就只袋子后院忙活。
可楼顶上那么些育苗架,但凡注意点的人又怎么可能会看不见呢?
更何况那上面种的东西将来总是要被人知道,所以沈家也没有再隐瞒。
沈老头去收拾的时候也会把那个组长带上。
这可就是惊喜了!
即便是那位组长也没有想到,沈家竟然已经在天台上种起了粮食!
而且那玉米和花生都已经长出了老高,明显活下来了。
这是什么天气啊?
干燥、高热,这天就算是正经的老农也很难把玉米、花生种活的,更别说还是在天台上,用种植箱种了!
这个发现才是真的让整个调研组的人全都大喜过望。
毕竟比起种菜,如果利用小空间,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种植粮食才是他们以后要攻坚的大方向。
调研组原本计划是在小区待三天,了解一下情况回去汇报就算是交差了。
来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,这一趟竟然会收获满满。
等忙活的差不多了,他又问那位军官:“领导,你看还有什么要我们去办的吗?”
那军官连连摇手,笑道:“可别这么叫,没什么领导,曹队长是吧,您看着比我大几岁,直接叫我小卫就行。
今天上午没什么事了,我们先把东西收拾一下,下午得麻烦您把小区里菜种的比较好的几位居民请到一起,和我们开个会。我这里有个名单,您按名单找人就行。”
他说着从军装口袋里取了一张写着名字的纸交给了老曹。
老曹看了一眼,发现都是之前被调研组表扬过的,顿时又明白了几分。
知道这些人还是冲着小区种菜的技术来的。
但是——他更关心的还是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啊
他不由得试探道:“这没问题,我等一下就去通知。就是卫团长,那污染的事?”
那军官转身指了指他们带来的设备,安慰道:“放心吧,我们这次有专家跟着,专门就是为了解决污染问题而来,这个下午见面会的时候我们也会说。”
老曹这下是真的放心了。
他答应着就要离去,却被那军官再次叫住。
老曹问:“还有事儿?是午饭的问题……”
“不是,我们自带口粮了。”那军官连忙否认。
然后他笑了笑,说:“有点私事儿。曹队长,沈建义他们家在什么地方,麻烦您给我指一下?我得过去看看。”
说罢,也不等老曹追问,他就解释道:“沈建义是我姑父,程茹是我爱人的亲姑妈。”
“哦哦,你是卫严啊!”老曹顿时恍然大悟!
小区没有谁不知道卫严的。
单他之前让直升机带过来的那个包裹就让全小区的人印象深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