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什么好说的,宋白等人的诗,和李余作的这首诗相比,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。
这首诗词的前三句,大气磅礴,豪放旷达,而最后一句,又伤感悲凉,引人深思。
对于众人的鼓掌叫好,这完全在李余的预料之中。
这可是王翰的凉州词,乃流传上千年的千古名诗。
谁能从中挑出一丁点毛病?
别说挑毛病,谁敢说自己有本事与之比肩?
如果你们这些土鳖还不服,我就把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搬出来,压死你们!
想起辛弃疾,李余兴起,懒洋洋地继续依靠着同样一脸呆滞的花妹儿,拿起酒壶,直接向口中倒酒。
他大声吟道:“
醉里挑灯看剑,
梦回吹角连营。
八百里分麾下炙,
五十弦翻塞外声,
沙场秋点兵。
马作的卢飞快,
弓如霹雳弦惊。
了却君王天下事,
赢得生前身后名。
可怜白发生!”
吟完,李余一手高举着酒壶,放荡形骇的哈哈大笑。
现场又再次陷入死一般的沉寂。
这首辛弃疾的《破阵子》,越发的豪放,但也越发的悲凉。
尤其是最后那一句,令人心酸,煽人泪下,与前面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。
“好一句‘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’!好一句‘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’!好一句‘可怜白发生’!”
随着叫好之声,从花园外走进来一人,一位四十多岁,身材伟岸,相貌堂堂的中年人。
这位正是镇国公,现任尚书令之职的陶源。
见到陶源来了,现场众人,纷纷起身,公子们插手施礼,小姐们福身行礼,齐声说道:“镇国公安康!”
李余自然没有起身,依旧懒撒地倚着花妹儿,他举了举手中酒壶,笑道:“呦!镇国公也来了!哈哈!”
对于李余的不着调,放荡不羁,陶源早就习以为常。
他拱手施礼,说道:“微臣拜见殿下!”
李余总算是坐正了身子,乐呵呵地说道:“镇国公事务繁忙,连见我一面的时间都没有,现在能亲临此地,可是给了陶小姐天大的面子!”
对于李余的阴阳怪气,陶源也不在意,依旧彬彬有礼,道:“微臣有怠慢殿下之处,还望殿下莫要见怪。”
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。
不管心里有多不满陶源的傲慢,但人家现在表现得如此谦卑有礼,李余也不好再揪着不放。
他话锋一转,问道:“陶公以为,我刚才的两首诗如何?”
“乃绝妙之佳句!收入太学院,并不为过!不,若是能收入太学院,乃太学院之幸!”
闻言,周围响起一片吸气声。
陶源的这句夸赞,可是把李余捧到极点。
作为最高学府的太学院,所收录的诗词,都是千古流芳的名句。
现在李余随随便便作的两首诗,就能收入太学院?
被天下最有才华的学子瞻仰学习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