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家人太彪悍了。
一而再,再而三的蔑视当今皇上的威仪,他们今天怕是在劫难逃。
砰!
砰!
魏藻德仍旧在磕头认错,没有停息。
在他磕头的地方,已经染红一片。
他还真够狠的。
“我......”
沈伯宜本来还想要说什么的,但是看着父亲这么坚决,他最终还是忍住了。
唉!
虽然说不晓得为什么父亲这么坚决,也不晓得父亲的倚仗是什么。
如今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,话已经说出口,收不回来了。
“英国公!”
“关于沈家的案件,你怎么看?”
苏成睿说道。
这些话也勉强称得上是在考验张世泽。
在国丧事件上面,张世泽还是经受得住考验的,这一次只是临时的考验。
如果对方能够通过他的考验,他不介意让张世泽来独挡一面。
如今大明朝可用之人实在是太少了。
他急需大量的人才。
腐朽的大明朝堂需要新鲜的血液来焕发新的生机,这些老油条们已经不能带领大明朝健康的发展。
他们只知道贪污,推诿,扯皮,不干实事。
一帮子贼官。
可恨。
“皇上!”
“臣觉得锦衣卫的情报一向准确,不可能空穴来风。”
“这一次甚至还有锦衣卫的暗线在沈家附近死亡。”
“沈家一定脱不了干系。”
“一定要严加审讯。”
“建奴特使潜入我京师,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。”
“为大明安危计,我们宁可杀错一千,不可放过一人。”
张世泽说道。
他这些话说的干脆利落,杀伐决断,颇有其祖初代英国公张辅的风采。
在历史上,苏成睿记得英国公亦是忠君护国之人。
论及英国公一脉,其祖上,并非张辅,而是张玉。
张玉是荣国公。
原为元朝的官员,后来,投入朱棣的麾下效力,后为救明成祖朱棣而亡。
之后,敕封为荣国公。
张辅,则是张玉的儿子,参加过靖难之役,平定过安南,后升迁为英国公,世袭罔替,极尽荣耀,世代忠良。
可惜,明英宗昏聩无能,宠幸宦官王振,导致土木堡之役,明宗被俘虏,大明五十二员大将阵亡,其中就有英国公张辅。
一代忠良捐躯献国,悲哉。
“好!”
“此言正合朕之心意。”
“英国公不愧是我大明的脊梁,肱骨之臣,说的好。”
“诸位爱卿,尔等都应该向英国公学习,尽忠报国,一切都应该以大明的利益为上。”
“今闯贼肆虐我大明山河,英国公忠勇可堪大任。”
“兵部!”
“即日起,着英国公张世泽领平西将军职,率三万人马赴山西军定贼寇,收复山河。”
苏成睿表彰之余,对张世泽进行新的任命。
“皇上!”
“臣请问这三万人马,又将从何而来?”
“如今赵元帅和陈副元帅各自带兵平贼,如今,京师的驻军多为羽林卫和九门步军巡防营。”
“除此之外,暂时无兵可派。”
“请圣上明断。”
兵部尚书张缙彦抬手说道。
“无兵可派?”
“张尚书!”
“此事你尽管放心。”
“朕已经让左将军樊忠,暗中招降闯贼以及不少浪民,挑选精锐之士,组建丰台大营,成立卫戌京师的主力。”
“你持朕的兵符和圣旨,和英国公同去,见到樊忠,向他调用三万人马,入山西征战。”
“英国公!”
“朕亲赐你天子剑,你入山西之后,可以自主招降闯贼以及那些落草为寇的明军为我大明所用,上限二十万人。”
“朕希望你能得胜归来,扬我大明声威。”
“大明永昌!”
苏成睿对着张世泽,不由勉励起来。
“诺!”
英国公张世泽激动的说道。
这一次他能够带兵出征,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。
一朝得偿所愿,又岂能不激动?